小寶今天想跟大家談談「心誠則靈」,為什麼小寶常說我們敬奉鬼神去辦事,一定要正心誠意,對法有信心?其實這絕非一種單單是迷信的信仰,也不是一種自我麻醉;甚至一切都是有依據,可以解釋的。我們嘗試用科學跟心理學的角度去了解一二。
首先,小寶不拋書包,直接的借用維基大大對吸引力法則的解釋。
“吸引力法則是新思維運動(英語:New Thought)的一種概念,認為人際關係可通過正面或負面想法,從而得到正面或負面的結果。吸引力法則亦泛指吸引具有類似思想的人,同時又被對方吸引的過程,是一個相互吸引的過程,而不僅僅是一個思想對另一個思想的影響。換言之,兩個具有相似心態的人會彼此吸引。從結果上看,思想對事物有著很大的吸引力,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做是事物隨著人的變化而變化。這種信念是基於人們的一個想法,他們的想法都從「純粹的能量」而成,這信念就好像一種力量吸引另一種力量。”
簡而言之,心,是有潛能和能量的有機體,有正負極之分,正極會吸引更多正能量,負極會令事情走向負面。就是我們相信自己,最後就可以達到成功;反之不斷的質疑,最後就會失敗。這種「相信」,不是單單嘴上的相信,而是打從心裏的相信和肯定,讓堅定不移的信念根植在你的潛意識裏。要知道,潛意識的能量是表意識的三萬倍,而潛意識的力量,也是無可估量的,是至今科學家仍在不斷開發和探索的領域。
根據吸引力法則,當一個人努力的期望某件事情時,只要你是「打從心底」的認定,自然會有力量吸引這些你需要、期盼的東西靠近,最後這些力量會引導你得到你想要的。如果你始終抱持的懷疑的態度,那吸引力法則的效果就會減弱。
這是代表只要我們相信,世間的萬事萬物就能「無中生有」嗎?非也。只是我們在合理的情況下許願及期盼,你的精神力量會引領你去你想要,而且合理的結果。
另外再談談「自我證言」效應(Self-fulfilling Prophecy)。這是小寶上心理學課時學到的,又稱「比馬龍效應」,現在細想之下,這可算是吸引力法則的基礎,只是較常只在學術中運用,大家較少接觸。比馬龍效應,是以一個古希臘的故事為範例,帶出精誠所致,金石為開的道理。雕刻師比馬龍用無比的誠意,令自己製作的象牙雕像化身成一位有血有肉的少女。當然神話故事不能當真,只是一個故事讓我們容易理解艱澀的理論,明白精神力量的主導作用和重要性。
之後,我們再把開題帶回對法事的「信心」。
小寶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:「您想清楚再做,到您願意真的相信再做」。也許你們很多本來是無神論者,科學主義的信徒,但找到了我們,就是一種緣分,希望你去相信這個世道存在無形的力量和法則,有能力的人(師傅)是願意去幫助一些心存正念,希望覓得良緣的人。前提是你們願意信任和依靠,把事情都交給師傅去處理。
小寶花那麼多篇幅談理論,不是單單叫你們有正能量,化正念為助力。而是指出「心」的主導性。那怕你什麼都不想,自己過自己的生活,完全不想法事的事,這其實也是一種信任,慢慢法的力量就會發揮,自然把對方牽引回來,不費你吹灰之力。
有一些少數效果走得慢的人,請在抱怨法走得慢的同時,問問自己,問問自己的心向什麼方向走。
師傅為你們做法,就像一台往上的扶手電梯。如果你的心能配合一起走,很快就到達目的地;那怕你覺得累了,站著不動,扶手梯還是會把你送上去。不過,如果你的心一直逆走向下,一直往下跑,那怕你是在世界上最快最安全的扶手梯上,你也是上不去的。
所以,小寶希望大家在做法事之前就要有能完全托付的信心。
只要你願意站在扶手梯上,師傅和小寶,就願意盡力把你送上去。